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办公OA 微信
深刻理解共同富裕的人民性内涵
发表时间:2022-11-01 10:02:00    浏览量:377次    作者:    来源:浙江日报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人民性贯穿于共同富裕的提出、旨归、实现和检验过程,推进共同富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实现共同富裕必须依靠广大人民。最后,共同富裕的成效如何由人民评判和检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应更加深刻理解和把握共同富裕的人民性内涵。

  共同富裕的提出与旨归都是为了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和国家提出实现共同富裕,是为人民谋发展、谋福利。

  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是给人民办实事的党。自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是为人民求解放、求自由,让人民翻身当家作主人;党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为人民谋发展、谋幸福。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期盼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优美的环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不断为促进和实现共同富裕创造良好条件。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过程,要在逐步达成阶段性目标的过程中,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这些重要部署,为实现共同富裕作出了清晰规划。但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要脚踏实地、着眼未来,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坚持循序渐进,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缩小“三大差距”,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中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共同富裕的实现必须依靠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和创造。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强调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人民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共同富裕既是物质的富裕,也是精神的富有。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实现生产关系变革的主体。实现共同富裕,就要提高生产力,就要变革生产关系。最后,主要矛盾的解决只有依靠人民才能实现。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需要从人民中找到解决的方案,深入到人民中去解决问题。

  历史和现实也反复证明,实现共同富裕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的力量。一百多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在进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奋起,其中一条宝贵的历史经验就是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道路上,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善于发动人民、调动人民的积极性,鼓励人民勤劳奋斗;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增强致富本领;要把握创新这把推进共同富裕的“金钥匙”,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提升共同富裕的效率和质感。

  共同富裕的成效最终由人民检验

  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明确提出了“人民是最好的鉴定人”,在同英国记者斯坦因的谈话中强调“我们任何一项政策的正确性都必须由群众来检验”。共同富裕有没有取得实效,必须以人民是否满意为根本准则。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基本前提是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必须站稳人民立场,既要抓好推动共同富裕的重大政策,也要细化落实具体方案,面对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不回避、不掩饰、不推诿,在就业、教育医疗体制改革、住房问题等民生大事上,集中精力、精准发力,持之以恒、取得突破,把共同富裕的成效体现在解决人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上。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最终目标是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人民生活真正得到改善。推动共同富裕的各项政策要科学谨慎,要在广泛集民智、聚民意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考量,决不能想当然,影响甚至牺牲人民的利益,也绝不能搞“面子工程”“形式主义”;要充分估计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保持历史耐心,实打实地把为民服务工作一项一项做好,做出更多经得起人民检验的成果;要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关心不同群体的需求,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重视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鼓励先富带后富、帮后富,努力绘就最大同心圆。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把人民群众高不高兴、满不满意作为检验成果的第一标准。必须畅通多种形式的民意反馈渠道,在不同时刻、各个环节及时听取群众的现实需要和实际感受,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始终取得人民理解、获得人民支持、赢得人民满意。

【字体大小:
返回】【打印】【关闭